第125章 告诉耿继茂,大明太子和国姓在此
第125章 告诉耿继茂,大明太子和国姓在此
思明州(厦岛)和梧州(金岛)离闽地并不远。
但就这数里地对代清来说,却如天堑。
去岁进攻金厦大败后,代清已经对郑延平束手无策,只能依照来投的郑家部将黄梧所献之计。
迁界禁海,给郑军断粮断资。
浙闽粤三省齐抓沿海私贸,断绝郑军从内陆获得的粮食盐货。
是以,哪怕无战事忧患的金厦二岛,也不断忙碌的派出海船寻找能购置粮食资物的地方。
而等到国姓爷排除众议,孤意攻占夷州。
已经缺粮的金厦顿时轰然一片。
纷纷以为国姓爷要放弃沿海,避居海外。
贪墨海贸的郑泰洪旭等大将顿时站在一起,反对国姓爷。
不是国姓爷十几年的威望,郑泰几人早像以前郑芝龙投清后,郑家内乱一样独立割据了。
随着夷州战事陷入困境。
郑泰带头拒绝为夷州战事提供本就不多的粮食。
从夷州传来的消息,得知夷州并没有何斌说的田园万顷,沃土千里。
就算是站在国姓爷一边的文武,也开始反对三战两败的国姓爷。
甚至私下里,不少人撺掇劝进鲁王监国继位。
郑经和陈永华纯靠武力压住种种异论。
八月寻常的一日。
气氛紧张的二岛,看到从澎湖驶来的船队,诸将文武各自凛然。
东南文武百官望着船舰上的招讨大将军旗帜。
开始众说纷纭。
国姓爷放弃夷州了?
陈永华不是说,国姓爷觉得夷州不行,要继续攻打吕宋屯田吗?
国姓爷一打败仗,就会严行军法,杀人立威,这下是谁?
郑泰张煌言会束手就擒吗?
麻蛋,金厦二岛明军又要火并了?
所有人心中都明白,国姓爷夷州失利后,人心会再次惶惶。
不谈那些想要投清的诸镇将领,兵马不足反抗的张煌言。
隐隐分割独立的郑泰几人肯定会试探夺权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此番回来的船队没有停靠在金厦二岛。
而是停在两岛中间。
国姓爷即没见来迎接的世子,也没招有些防备的郑泰。
就那么待在海上。
二岛剑拔弩张,火药味蔓延在十余里的海面上。
不少官员们一夜未睡。
天际还未泛白,所有人瞠目结舌。
一些被匆匆叫醒的文武,揉着自己的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月色下船队向海澄驶去。
“国姓爷,投清了?”
……
“涨潮了。”
郑延平大手一挥:“入海门,直取海澄,毁掉清军的船舰。”
海澄守将被叫醒时,犹然不解:“国姓贼在攻打夷州。”
“金厦明军哪来的胆子敢偷袭海澄?”
然等他登上城门,见到清晨浓浓雾气的无数船影,瞬时清醒过来。
焦急对副将问道:“江上的铁链拉起来没?”
副将颔首道:“末将已经吩咐升起来了。”
但等到敌船驶近,海澄守将看清楚后,心中再次产生疑惑。
“那些不是明军的海船,如此高大,是那些西洋人的船舰。”
话音未落。
海澄守将还觉得是友非敌的荷兰船舰,就开始向海澄县开火。
震耳欲聋的炮火声顿时惊醒整个海湾。
密集的炮弹直接将不远处的福浒城覆盖。
即便隔着浓雾,海澄守将依然能看到福浒城墙上的防御工事被顷刻砸烂。
福浒城墙被击倒大片。
海澄这边也是瞬间被压制。
忙不迭跑下城楼的福澄守将连连吩咐道:“让河道里的船舰往上游驶去。”
“快马加鞭的去漳州禀告海澄公,明贼率领大部兵马来袭,海澄难守,速派援军。”
一边吩咐,海澄守将一边强行让绿营兵登上城墙,开火回击。
不等他招来绿营将士准备御敌。
就听到城外大片的厮杀声响起。
没过一会儿,城外河港驻守的千总忽然狼狈来报:“将军。”
“敌军强势,他们用火炮压制我们。”
“然后尽出三千精锐,无数悍将突袭河道的我军船舰,趁着雾气,放火烧毁河港修建的战船。”
海澄守将闻言,瞬间气血上涌,用力抓住报信的千总,厉声问道:“明贼陆战如何是我军对手!”
“国姓贼的铁人军在南都就都尽数覆灭,他哪来的精兵强将?”
千总欲哭无泪:“小的也不知道啊。”
“真的是悍将,他们的行军冲阵,小的只在陕甘绿营身上见过。”
“他们的火器比靖南王和平南王的部队还要猛,将士冲阵犹胜陕甘绿营。”
“小的们连一个回合都挡不住。”
“他们就驰骋进河岸,用火器火攻,焚毁河道上的船舰。”
海澄守将差点昏了过去。
去年金厦大败,代清沿海的船舰尽数被毁。
这还是海澄公和各省总督上书朝廷,让朝廷拨款修造的新船。
那是五六十万两银子啊。
河道那些还没修好的船舰被明贼焚毁。
莫说他,就连海澄公黄梧都要被降罪。
海澄守将顾不得城头的危险,冒着枪林弹雨,再次登上城头。
然而雾气中,横贯数里地的熊熊烈焰,顿时把他最后一丝希冀磨灭。
海澄守将还在绝望中时,副将开口直接让他跌入深渊。
“将军,明军已经包围海澄了。”
半个时辰后。
朱慈煊见到投降的海澄守将。
八闽地方,多是海盗海商,反复横跳,见势不妙反复投降实属平常。
而且因为郑延平治军严苛,不少人都剃发投清
譬如漳州的黄梧就是因揭阳丧师之罪,戴罪代守海澄。
一气之下,直接投清,挖郑延平的祖坟,献迁界毒计。
海澄守将讶异的看着郑延平隐隐以其为首的年轻人。
还在猜度其的身份。
朱慈煊已经开口,自报家门:“孤要放你回去。”
“你回漳州,去福州告诉伪清的靖南王。”
“让耿继茂告诉伪清朝廷。”
“云滇他们没困住孤。”
“孤,大明永历太子朱慈煊和大明国姓成功在东南,等着耿继茂来。”
放回错愕不已的海澄守将。
朱慈煊望向难以抑制激动之情的郑延平。
“金厦诸将不服国姓。”
“孤来为国姓站台,孤来为你扶腰做胆。”
(本章完)
思明州(厦岛)和梧州(金岛)离闽地并不远。
但就这数里地对代清来说,却如天堑。
去岁进攻金厦大败后,代清已经对郑延平束手无策,只能依照来投的郑家部将黄梧所献之计。
迁界禁海,给郑军断粮断资。
浙闽粤三省齐抓沿海私贸,断绝郑军从内陆获得的粮食盐货。
是以,哪怕无战事忧患的金厦二岛,也不断忙碌的派出海船寻找能购置粮食资物的地方。
而等到国姓爷排除众议,孤意攻占夷州。
已经缺粮的金厦顿时轰然一片。
纷纷以为国姓爷要放弃沿海,避居海外。
贪墨海贸的郑泰洪旭等大将顿时站在一起,反对国姓爷。
不是国姓爷十几年的威望,郑泰几人早像以前郑芝龙投清后,郑家内乱一样独立割据了。
随着夷州战事陷入困境。
郑泰带头拒绝为夷州战事提供本就不多的粮食。
从夷州传来的消息,得知夷州并没有何斌说的田园万顷,沃土千里。
就算是站在国姓爷一边的文武,也开始反对三战两败的国姓爷。
甚至私下里,不少人撺掇劝进鲁王监国继位。
郑经和陈永华纯靠武力压住种种异论。
八月寻常的一日。
气氛紧张的二岛,看到从澎湖驶来的船队,诸将文武各自凛然。
东南文武百官望着船舰上的招讨大将军旗帜。
开始众说纷纭。
国姓爷放弃夷州了?
陈永华不是说,国姓爷觉得夷州不行,要继续攻打吕宋屯田吗?
国姓爷一打败仗,就会严行军法,杀人立威,这下是谁?
郑泰张煌言会束手就擒吗?
麻蛋,金厦二岛明军又要火并了?
所有人心中都明白,国姓爷夷州失利后,人心会再次惶惶。
不谈那些想要投清的诸镇将领,兵马不足反抗的张煌言。
隐隐分割独立的郑泰几人肯定会试探夺权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此番回来的船队没有停靠在金厦二岛。
而是停在两岛中间。
国姓爷即没见来迎接的世子,也没招有些防备的郑泰。
就那么待在海上。
二岛剑拔弩张,火药味蔓延在十余里的海面上。
不少官员们一夜未睡。
天际还未泛白,所有人瞠目结舌。
一些被匆匆叫醒的文武,揉着自己的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月色下船队向海澄驶去。
“国姓爷,投清了?”
……
“涨潮了。”
郑延平大手一挥:“入海门,直取海澄,毁掉清军的船舰。”
海澄守将被叫醒时,犹然不解:“国姓贼在攻打夷州。”
“金厦明军哪来的胆子敢偷袭海澄?”
然等他登上城门,见到清晨浓浓雾气的无数船影,瞬时清醒过来。
焦急对副将问道:“江上的铁链拉起来没?”
副将颔首道:“末将已经吩咐升起来了。”
但等到敌船驶近,海澄守将看清楚后,心中再次产生疑惑。
“那些不是明军的海船,如此高大,是那些西洋人的船舰。”
话音未落。
海澄守将还觉得是友非敌的荷兰船舰,就开始向海澄县开火。
震耳欲聋的炮火声顿时惊醒整个海湾。
密集的炮弹直接将不远处的福浒城覆盖。
即便隔着浓雾,海澄守将依然能看到福浒城墙上的防御工事被顷刻砸烂。
福浒城墙被击倒大片。
海澄这边也是瞬间被压制。
忙不迭跑下城楼的福澄守将连连吩咐道:“让河道里的船舰往上游驶去。”
“快马加鞭的去漳州禀告海澄公,明贼率领大部兵马来袭,海澄难守,速派援军。”
一边吩咐,海澄守将一边强行让绿营兵登上城墙,开火回击。
不等他招来绿营将士准备御敌。
就听到城外大片的厮杀声响起。
没过一会儿,城外河港驻守的千总忽然狼狈来报:“将军。”
“敌军强势,他们用火炮压制我们。”
“然后尽出三千精锐,无数悍将突袭河道的我军船舰,趁着雾气,放火烧毁河港修建的战船。”
海澄守将闻言,瞬间气血上涌,用力抓住报信的千总,厉声问道:“明贼陆战如何是我军对手!”
“国姓贼的铁人军在南都就都尽数覆灭,他哪来的精兵强将?”
千总欲哭无泪:“小的也不知道啊。”
“真的是悍将,他们的行军冲阵,小的只在陕甘绿营身上见过。”
“他们的火器比靖南王和平南王的部队还要猛,将士冲阵犹胜陕甘绿营。”
“小的们连一个回合都挡不住。”
“他们就驰骋进河岸,用火器火攻,焚毁河道上的船舰。”
海澄守将差点昏了过去。
去年金厦大败,代清沿海的船舰尽数被毁。
这还是海澄公和各省总督上书朝廷,让朝廷拨款修造的新船。
那是五六十万两银子啊。
河道那些还没修好的船舰被明贼焚毁。
莫说他,就连海澄公黄梧都要被降罪。
海澄守将顾不得城头的危险,冒着枪林弹雨,再次登上城头。
然而雾气中,横贯数里地的熊熊烈焰,顿时把他最后一丝希冀磨灭。
海澄守将还在绝望中时,副将开口直接让他跌入深渊。
“将军,明军已经包围海澄了。”
半个时辰后。
朱慈煊见到投降的海澄守将。
八闽地方,多是海盗海商,反复横跳,见势不妙反复投降实属平常。
而且因为郑延平治军严苛,不少人都剃发投清
譬如漳州的黄梧就是因揭阳丧师之罪,戴罪代守海澄。
一气之下,直接投清,挖郑延平的祖坟,献迁界毒计。
海澄守将讶异的看着郑延平隐隐以其为首的年轻人。
还在猜度其的身份。
朱慈煊已经开口,自报家门:“孤要放你回去。”
“你回漳州,去福州告诉伪清的靖南王。”
“让耿继茂告诉伪清朝廷。”
“云滇他们没困住孤。”
“孤,大明永历太子朱慈煊和大明国姓成功在东南,等着耿继茂来。”
放回错愕不已的海澄守将。
朱慈煊望向难以抑制激动之情的郑延平。
“金厦诸将不服国姓。”
“孤来为国姓站台,孤来为你扶腰做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