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szfk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却正好起到“装点”盛世、歌功颂德的作用,显得庄严隆重。应制诗里,你不能说来个小令似的东东,那个是送给歌妓唱的。所以,宋之问这首诗,上来先说在春日中参加了昆明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豪华的帐殿。所谓帐殿,就是当时为皇帝嫔妃等用绸缎专门搭起来的棚子,灵池、沧波,这些词都是指昆明池。
  接下来老宋就开始码典故了,大家参看一下后面的注释,其实这一大堆典故装砌起来,也没有什么实质的描述,第二联其实也就是说在池中划划船,看看池边的石鲸、织女、牵牛的雕像什么的。第三联用了一个典故,转了一大圈,无非就是说今天是“晦日”——正月三十日,春天虽然还没来,但杨柳却在暗中发芽,孕育着春机。第四联说了两个昆明池的典故,表明是在昆明池。第五联说了两个历史上君臣宴饮的典故,说明君臣宴饮的盛事。注意“镐饮周文乐”句中,其实应该是周武王。但老宋不能上联是“镐饮周武乐”,下联又是“汾歌汉武才”,两个武字碰头,这可是诗家大忌。反正周文王周武王分得清楚的人也不太多,老宋就打了个马虎眼,成了“镐饮周文乐”。宋之问夺冠,靠得就是这最后一句出彩,“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确实很有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的气势。而沈佺期却说“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谦恭是谦恭,但不免让人觉得有垂头丧气的感觉,担任不了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由此而落榜是毫不冤枉的。
  ①石鲸:昆明池雕有石刻的鲸鱼。老杜有诗:石鲸鳞甲动秋风。
  ②斗牛:昆明池东西各有牛郎织女的雕像,使昆明池仿佛如天河一般。
  ③蓂:传唐尧时,有这样一株草,每月一日长一片荚来,一天一片,到月半共长十五荚。以后每日落去一荚,月大则荚都落尽,月小则留一荚,焦而不落。这一荚称为蓂。“蓂全落”,就是说三十日。
  ④象溟:溟,指北海,庄子中说:“北溟有鱼”。浴景:指太阳落在水中的景色。
  ⑤烧劫句:昆明池是汉武帝所开,凿池时在池底掘得黑灰,东方朔说:天地大劫将尽,就会发生大火,把一切东西都烧光,叫做劫火。这是劫火后遗留下来的残灰。
  ⑥镐饮句:周武王建镐京后,大宴群臣的故事。
  ⑦汾歌汉武才:汉武帝曾和大臣泛游于汾水之上,作《秋风辞》助兴。
  185:31:06 2007。5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宋之问获奖之作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大明御宇临万方——繁华背后的血腥
  大明御宇临万方,——李显
  顾惭内政翊陶唐①。——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
  秦楼鲁馆②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③,——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④。——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⑤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铨埂薅骺赏!逌洝?br />
  文江学海思济航,——郑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明悉猎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相信喜欢诗词的朋友,有不少也是《红楼梦》的爱好者。《红楼梦》中众儿女们聚会联句赋诗的情节不少,而曹公的描写也确实超乎一般小说之上,一方面“按头制帽”,所拟诗句的风格和人物性格十分贴切,另外又“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让人从喜乐欢声中品味出背后的悲凉。这一点是历来为红学家所推许赞叹的。然而,《全唐诗》中也有这类的联句作品,而且出自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仔细品味一下,也着实回味无穷。
  这首联句诗作于景龙四年正月五日,题目中写的很清楚。据《资治通鉴》上说,这时吐蕃人来要迎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了过去。在招待这些吐蕃“外宾”时,唐朝不但设酒宴,还组织了一场马球友谊赛,这就是题目中的“骑马之戏”。据说当时吐蕃队开始气势很盛,比分遥遥领先,中宗感觉大失面子,非常着急。这时,临淄王李隆基、驸马杨慎交(长宁公主的老公)、武延秀(安乐公主老公)上场后,愣是把比分扳了回来,转败为胜。要说大唐的优秀男儿就是不赖,比现在中国足球队那群窝囊废强多了。中宗大喜,于是大摆宴席,酒酣耳热之余,就来联句作诗。所谓柏梁体,相传是汉武帝时,新筑了一座柏梁台,在台上大宴群臣,席间让食禄二千石以上的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诗。于是,包括汉武帝在内的共二十六人写成一首《柏梁诗》。这种诗要求是七言,而且句句押韵,韵脚可以重复,是联句诗的首创。《柏梁体》这种形式,因为一句一韵,弄不好就会显得呆板,所以除了联句时用外,自主创作时很少采纳。当然也偶有佳作,比如老杜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一首柏梁体的佳作。另外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一书中的回目,组合起来也是一首柏梁体的诗。
  “大明御宇临万方”,唐中宗李显先开口说了这样一句,倒也气象庄严。这种场合下,这样的起句应该能打个八九十分的,就算换成李杜元白来写,也不见得就能强过中宗这句多少。中宗李显,治国方面非常糟糕,虽非暴君,但说他是昏君却也并不冤枉。不过,中宗的诗才却比他治国的水平强得多。有的书上把中宗写成非常弱智的人,写的诗也是狗屁不通,这并非事实。纵观《全唐诗》中,中宗几首诗还是说得过去的,像“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等句子,虽非超一流,但也卓为可观。
  “顾惭内政翊陶唐”这句是中宗的皇后韦后所说。意思是很惭愧,我没有做好君王的贤内助。说实在的,韦后本人把持朝政,和男人私通淫乱,将后宫弄得乌烟瘴气一团糟,这里虽自己说是“顾惭内政”,但也是表面文章,客气话而已。中宗因为韦后在武则天贬他去房州时曾与他同患难过,所以对她钟爱一生,她愿意怎么搞就怎么搞,就算是给自己带上绿帽也无怨无悔。不过这句诗,江湖夜雨觉得并非就是韦后亲作,大家品味一下,这句“顾惭内政翊陶唐”和后面上官婉儿那句“当熊让辇愧前芳”口气非常相似,当为上官婉儿代韦后所作。当然,韦后也并非目不识丁之徒,但韦后这样的贵妇人肯定懒得动脑筋想这些东东。上官婉儿既然连自己的老情人都能让给韦后,那么帮韦后想上一句诗自然不在话下。
  “鸾鸣凤舞向平阳”这句诗是中宗和韦后所生的女儿长宁公主所说。这长宁公主,有的书上称她为“地产富婆”,她在长安城里,广征土地,筑山浚池,营造府第,并且将原来败了事的魏王李泰的故宅都弄了过来。她的别墅造得非常豪华,文人名士纷纷写诗称赞。像《全唐诗》中就有不少诗描写长宁公主超豪华的庄园,如《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作者为李峤、崔湜、郑愔等)、《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作者为上官婉儿)等等,夸她的府第是“仙女凤楼”,“何如鲁馆,即是仙都”。长宁公主的老公就是上面提到的参加马球赛的杨慎交,她老公露了脸,长宁公主定然也十分高兴。唐时风气非常开放,恐怕长宁公主这时正躺在驸马怀里撒着娇吧,所以说的诗句也是春意融融,什么”鸾鸣凤舞”之类的。
  “秦楼鲁馆沐恩光”——轮到安乐公主了,看来中宗还是偏爱两个女儿,唐中宗以下就是自己的老婆女儿,而儿子李重茂(即下面的温王重茂)倒排在后面。说起来,安乐公主年纪最小,当时生她的时候,正是唐中宗的艰难岁月,韦后生她时,连裹她的襁褓都找不到,中宗撕下自己的袍子来裹她,因此她的小名就叫“李裹儿”。也许是中宗觉得对她有亏欠,于是对她特别关爱。安乐公主也被惯得不像话,她曾收了贿赂,把中宗的眼蒙起来,让中宗在她提供的官员任命书上盖玉玺。安乐的个人生活也极其糜烂,安乐公主看姐姐长宁的宅子不错,就也经常野蛮拆迁平民的居所,腾出地方来扩大自己的府第。更离谱的是,安乐公主又盯上了长安城里的昆明池,要中宗将昆明池给她。中宗这次倒没有答应女儿的非份要求。但安乐公主大怒之下,强抢民宅民田,硬是在长安城里又开凿了一个“定昆池”,意思是定要超过昆明池。然后,为了填充自己偌大的庭院池宅,安乐公主又纵使家奴外出,到处强抢百姓的儿女,做为自己的奴仆侍婢。有个叫赵履温的家伙,最为无耻。他媚附安乐公主,助纣为虐,拆迁老百姓房子时最为凶恶,对安乐公主则百般谄媚,曾把车缰绳套在自己脖子上,撩起官袍亲自给公主拉车。但安乐公主被杀后,这厮马上跑到李隆基和其父李旦面前“舞蹈称万岁”,结果“声未绝,相王(李旦)令万骑斩之。”老百姓恨他入骨,“争割其肉,立尽”。
  好了,就诗论诗,安乐公主这句“秦楼鲁馆沐恩光”,说得还不错,也很符合实际,安乐公主确实“沐恩光”,而且沐得太过了,以致于最后横死。
  “无心为子辄求郎”,这首诗中太平公主这句很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摸不着头脑。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典故,看来看去总像是个带有调笑意味的黄段子:“无心为子辄求郎”——不想要孩子却来求郎君做爱。其实大谬不然。太平公主再骄横跋扈,在这样庄严隆重,还有“外宾”出席的场合,也不会口无遮拦,大谈这种就算说也该私下里耳语的话。此句用了一个典故,参看注释③中的解释。意思是汉馆陶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向皇帝求官(这里郎当“官”来讲),皇帝说赏钱行,给官不行,因为当官关系到一方百姓的安乐。太平公主引用此典故是说,我是公主,但不会像汉朝馆陶公主一样乱干预朝政,为自己儿子求官什么的。但我们知道,在中宗当政时,太平公主的权势也是相当大的,经常把持朝政,乱封官。这话只是个场面话而已。
  “雄才七步谢陈王”,该唐中宗的小儿子温王李重茂了。李重茂当时已十六岁左右,并非像《大明宫词》上所编的那个如学龄前儿童一般年纪的小孩,在古时来说,基本也算成人了。这小家伙也意气轩昂,一句“雄才七步谢陈王”,说来也颇有气势。但可惜,这三国时的陈王曹植是个倒霉蛋,从继承皇位的候选人之一沦落成一生受气的藩王,李重茂此诗中和他相比,结果也是一语成谶,也落了个这样的下场。韦后毒杀中宗后,让李重茂继位,想效法武则天那样临朝称制,掌握政权。但当李隆基起兵杀掉韦后等人后,太平公主就一把将他从宝座上拎下来,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李旦(李隆基的父亲)。李重茂的皇位只坐了一个多月,恐怕宝座都没有暖热乎,就被贬出长安,还当他的温王。但这时候的“温王”和中宗韦后在世时的温王可大不一样了,凄凉之境,恐怕比曹植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熊让辇愧前芳”,论到上官婉儿了,上官昭容是诗坛评委,做这样一句诗自然不在话下。这里面用了两个典故,“当熊”、“让辇”,都是前朝嫔妃们贤淑有德的故事。婉儿这句说自己很惭愧,不能和历史上那些大有贤德的嫔妃相比,这句很切合婉儿作为昭容的身份。可见婉儿的八面玲珑,用评书中的套话来说就是“机灵鬼儿、透亮呗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
  “再司铨埂骺赏保酉吕吹搅苏庑┐蟪济橇恕4逌浀谝桓鏊担蠢葱〈薜蹦甑牡匚蝗肥迪院眨菜闶俏患顺剂恕4逌浰担梦抑匦禄乩锤粗埃庵侄鞯略趺锤彝U馓瞥司褪浅峡遥饩涫负跸嗟庇诙酝穸敝谥滦弧G懊嫖颐撬倒逌浺蛭芑弑蝗烁娣ⅲ虼吮槐岢鼍┏恰5瞎偻穸幕疃只乩醇绦绻狻K哉饩洹霸偎绢‘恩可忘”说的时候,十有八九,崔湜同时也会以目送情给婉儿,婉儿也心领神会,两人相视一笑,灵犀相通。
  “文江学海思济航”,此句为郑愔所说。郑愔倒不大谦虚,此句有自夸本人文采出众之意。郑愔这人,也是个有文才但品行非常恶劣的家伙。郑愔十七岁就中了进士,要说诗才,这人的诗写得也并不是太差,《全唐诗》中收录了其诗一卷,共24首,其中不乏清丽可观之句。比如“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音书秋雁断,机杼夜蛩催”、“曲断关山月,声悲雨雪阴”等等都算得上是好诗。但郑愔却一生坚定不移地跟着奸臣走,开始是依附于杀人魔王酷吏来俊臣;来俊臣死了后,他又依附于男宠张易之;张易之完了后,他又依附武三思和韦后;最后又和谯王李重福(也是中宗的儿子)起兵反对李隆基,结果兵败被杀。《资治通鉴》说:“初,郑愔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诛。”说来也是,看郑愔叫的这名,“愔”,仿佛就是前程昏暗(开个玩笑,此字读yin,意为安静和悦)。这人一身晦气,简直是个扫帚星般的人物,谁沾上他谁玩完,结果最终自己也弄了个“族诛”的下场。
  “万邦考绩臣所详”此句为武平一所说。武平一是武后一族的人,但他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却隐居嵩山,学佛度日,武则天屡诏不应。唐中宗复位后,他才入朝当官,时任考功员外郎。纵观他的生平,此人倒不似奸邪之辈,看来武家也有好人。考功员外郎是吏部的官员,主持进士科举考试,所以武平一称“万邦考绩臣所详”。从汉代的《柏梁体》开始,大臣们所咏的诗句简直就成了个人述职。武平一这里借诗句汇报自己的工作,也是惯例。
  “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和宋之问、崔湜、张说等同为《三教珠英》编辑部的成员,文采当然也相当不错。有人称“阎朝隐之文,如丽服靓妆燕歌赵舞,观者忘疲”。当然,阎朝隐和宋之问等人一样,也有不少媚附于权贵的行为,鉴于情节并不严重,这里就不损他了。当时他正任著作郎一职,故而说:“著作不休出中肠”。
  “权豪屏迹肃严霜”,窦从一当时任御史大夫,三品官。御史的责任是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所以他说“权豪屏迹肃严霜”,在反腐倡廉的严厉措施下,权豪匿迹,有严霜般萧杀。说起这窦从一,还有一场笑话。中宗景龙二年除夕,皇帝和大臣们饮宴,中宗突然对窦从一说:“闻卿久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岁除,为卿成礼。”听说皇帝亲自关心自己的生活问题,窦从一大喜过望。不一会儿,一群太监、宫女提着灯笼、步障、金缕罗扇出来了,扇后有一人穿着礼服,戴着花钗,中宗命她坐在窦从一对面。唐朝时新娘是不兴顶盖头的,而是以扇遮面。窦从一心里当时那个激动啊,以为这个女子不是公主也得是金枝玉叶的皇亲,不然为什么皇帝亲自主婚。中宗命窦从一咏“却扇诗”数首(唐代婚礼中,新郎要咏“催妆诗”和“却扇诗”,然后新娘才拿开扇子,露出芳容),窦从一好歹也是科甲出身,这点事是难不倒他的,然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出来一个老太太。当扇子拿开后,窦从一才发现,这个“新娘”居然是个六十七岁的老太婆。窦从一大惊之下,几乎晕倒。中宗、韦后等人却大笑。原来这老太婆是韦后的乳母,中宗当场封她为“莒国夫人”。?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