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
>飨粤恕?br />
稍即,李世民脸上的怒意淡去,语气也很是平静地说道:“火速将所有监控的人都抓获,并传令,将长孙无忌、褚遂良、崔敦礼给朕传进宫来,朕想问问他们,为何要如何做!”
李世民说完,神色灰败,长孙无忌这位他一直以为非常倚重,甚至对他所犯的许多错,都给予包容的大舅子,竟然背着他做出这等大逆之事,实在是让他心痛。
李世民也是自觉身体无法康复,在世时间无多,直辽东回来的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做传位的准备,为李承乾选定辅佐之臣,为李承乾扫除一些朝政上的障碍,也为自己的皇位生涯划一个圆满的结尾,甚至连征战南方的事,也是在没有非常好借口的时候进行了,他只希望,在他将这些事都做完后,李承乾不必费太多心思去考虑这些事,待他驾崩后,李承乾能很顺利地接手皇位。
在这样敏感的时候,李世民却探觉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还有长孙无忌等人在密谋,如何不让他心痛,让他受打击。
“是,陛下!”李业诩施礼后,准备离去。
这时一名宫内近侍跑进来,“陛下,晋王殿下在殿外求见…”
李世民闻之一愣,李业诩也是一惊,李治一大早就跑进宫来做什么?难道他知道手下人被抓,进宫请罪来了。
“让他进来!”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先呆着,吩咐让李治进殿来。
李治进殿后,扑通一声跪在了李世民面前,哭喊着道:“父皇,儿臣不孝,被舅舅蛊惑,差点做出谋逆之事,今日即是想来告诉父皇,舅舅他们还谋不轨…”
李世民眼神如刀般,看着跪在殿下的李治:“雉如,是如何一回事?你与朕说说…”
“陛下,臣先告退!”李业诩见此情景,忙施礼准备离去。这样的事,还是让他们自己父子俩去谈论吧。
“你在殿外等候!”李世民额首应道,让李业诩在殿外候着。
“是,陛下!”李业诩也即出了殿。
事情又发生了突变,李治这样自首般来向李世民讲述情况,那李世民会如何决定,李业诩不知道,长孙无忌等人在探到风声后,会采取如何对策,李业诩也是不清楚。
李业诩在武德殿外候着,有些焦躁不定地带回走着,守卫的宫中禁卫都差点被李业诩晃花了眼。
李业诩也是侧耳倾听里面的动静,但听不清在说什么,只隐隐地听到李治哭泣的声音,还有李世民几下暴喝的怒骂声,及杯子摔在地上碎裂的声音。
好半天,武德殿的门才打开,李世民令李业诩进去。
李业诩进去后,却没看到李治,不知道这个可惜的家伙被李世民踢到哪儿去了,不成是从偏门被人带下去了?
“将那几个人都给朕带过来,!”李世民淡淡地说道,“让你的属下加强防备,朕不希望长安城内出现任何异动!”
“是,陛下!”李业诩不敢问什么李治到底说了什么,也只得马上应命而去。
…
李业诩的行动很快,马上就将所有被监控的人员抓获,并没用多少时间审问,也没用刑,这些人都陆续地招供了。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候,长孙无忌、褚遂良、崔敦礼等人也都被李世民召进宫内。
长安城内还算平静,没有什么异动发生,大部的民众都不知道有非常大的事发生。
在对所有人进行审询后,李业诩已经知道了事情的详细情况。
原来长孙无忌等人在明白了李承乾将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强力推行官绅一并纳税的政策,并还有进一步的田地分配制度的改革后,这些出自世家或者与世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在上了许多奏表请求暂缓或者放弃这样的计划,但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批复,长孙无忌甚至数次进宫求见李世民,想在李世民面前力陈自己的理由,但李世民并未单独接见长孙无忌。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这些官员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那就是听任李承乾如此做,这些官员知道,万一李世民驾崩,李承乾继位,那必定是强力推行此策,肯定对包括他们在内的世家官绅不利的。
嘴边的利益没有几人愿意放弃的,何况这样的既得利益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更不要说因此他们这些世家,还有在朝官员的脸面与威信遭到打击所带来的损失。
关系到的利益太大了,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对策。
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为首的这些官员们也在年初就作另外的打算了,他们知道李世民身子已经不太行,想趁李世民病重时候,拥立同样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治上位,以避免世家遭到打击。
长孙无忌等人除了联络一部分官员外,还以亲情来笼络或者用重金贿赂了羽林军中一部分出自官宦贵家的中下级军官,准备在李世民驾崩后举事,胁迫李承乾放弃皇位,或者效仿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以武力逼迫李世民让位于李治。
长孙无忌这些年时起时落,心中对李世民怨念也颇深,甚至对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不为他在李世民面前说好话也耿耿于怀,再加上李承乾这些年都懒得理他,日渐疏远,让长孙无忌更是恼恨,也知道李承乾继位后,他这位亲舅舅不可能被重用的,也不会被李世民选作托孤大臣的。
如今几路大军还在外面征伐,朝中许多将领都领兵出征,再加上李靖病逝,作为孙子的李业诩,及作为弟子的李世绩都以为其行孝为由不理朝事,这让长孙无忌等人觉得现在是最佳的谋事时候。
只是长孙无忌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秘密行动却很快被情报司的人员所探查到,他们之间的秘密联络也被知晓,在他们知道李业诩已经被召回京,感觉到行动计划有可能泄露,准备动手时候,李业诩所领的人已经下手了。
李治的那名亲信被抓后,原本对此事一直摇摆不定,也有些被说动的李治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进宫向李世民请罪,坦白了长孙无忌等人串唆他谋位的事,并痛哭流涕地请求李世民原谅,说他从未想过要谋取太子位,只是被长孙无忌等人的一番言语蒙蔽了头脑,被他们胁迫,又怕被李世民知道而责怪,不敢声张,及到如今,知道长孙无忌等人想行动,怕自己的父皇有失,终于觉得不能如此,也就马上进宫来揭发长孙无忌等人了。
得到李业诩的再次报告后,李世民也马上命令将长孙无忌等人收押入监,同时令李业诩兼领护卫太极宫的左羽林卫大将军职,将那些被长孙无忌等人收买的羽林军军官们全部抓获关押,再令李业诩率领羽林军及所领的那些情报人员控制住各人的府弟,并将他们安置在其他地方及左右监门卫中的其他亲信们抓获。
三天后,一切都平静了,所有涉案的大臣及军中各级军官们都被抓获归案,共计有一百七十二人。
一场还不能说是“谋逆”的大事还在酝酿之中时就被平定,没有流血事件发生,长安城内的百姓基本都不知晓具体情况,只是看到大队的羽林军士兵将城内的几座高官府邸围住,一些人被带走。
十日后,李世民下发诏令,因虐杀下人之罪,将李治从亲王降为郡王,改封为南诏郡王,封地在刚刚占领的蛮地上,并在诏令下达后马上赶往封地。
因长孙无忌参与谋逆事件,本应判其死罪,但考虑到长孙无忌这么多年来为大唐所立下的功劳,因功减罪,除长孙无忌一切职务,剥其国公职,与其子长孙冲一道流放到汉东大都督府境内,永不得回长安。
黄门侍郎褚遂良也被除职,剥夺爵位,被流放到岭南交州,其家人也一道随行。
在李业诩因李靖病情和丧事无法行使职权时候主持兵部事务的崔敦礼也被免去兵部侍郎职,贬为庶人,发配到刚刚被我大军攻占的中天竺地。
一些参与谋逆的官员与军中将领,也全部被免职,因他们还没具体的反叛行动,李世民也从轻对他们处罚,除他们所有的职务外,再将他们发配到边疆各地。
对谋逆的这些大臣从轻的处置,还是太子李承乾相求的结果,这样以没有死一名朝中重臣的处理结果,为这场牵涉面非常广,冲击面很大的政治案件划上了一个句号。
因长孙无忌与长孙冲被流放,已经有了身孕的长孙公主被免罪,也解除了与长孙冲的婚约,自请居于公主府中!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下归唐(大结局)
贞观二十三年末,出征的各路大军都相继传来捷报,天竺道的大军已经将各天竺国攻灭,尽俘其王,韩威送回来的奏报中称,这是他所经历过最好打的战事,也见证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迹”:天竺的军队在我大军火炮或者手雷爆炸声响起来的时候,几乎都是一哄而散,争先逃命的,有几城所有的守军在我火炮攻城时候,全部都抱着头趴在地上,不敢动弹,直到我大军登城了,也没有人敢起来,尽被我大军俘虏;有一位天竺王被俘时候,身边竟然没有一名卫兵,都跑光了…
这些征战中遇到的佚事都成为了笑谈,也成了军中将士吹牛的资本。
战事进展顺利,大量的天竺贵族及倒霉的各天竺王都被我大军俘虏,这些被俘的天竺王及各天竺国内的贵族,正在押解往长安而来。
诸诏的蛮人们在苏定芳所领的大军打击下,连续的惨败,在苏定芳铁腕的政策下,大量被俘的蛮人贵族及头人们被杀,抵抗的军士在被俘后被坑杀,血腥的杀戮彻底摧毁了蛮人的斗志,剩余的那些蛮人头人们相继投降,苏定芳所领的大军已经攻占了大和城,正准备攻击还在最后顽抗的南诏残部。
安南道的大军也已经将真腊攻灭,俘其王,真腊附近的隋和罗、隋罗钵底、罗刹等大小国迫于我大唐的压力,惧我大军临其境,国人遭戮,其王带着大部国内的大臣,来到李道宗所领的安南道行军部,递交奏本,通过我出征的大军将领向大唐皇帝表示,愿内附归唐,并表示可以为我大军继续的征战提供粮草等物资的供给,其国内军队愿听从于大唐主将的指挥。
各地的战报雪片般飞往长安,都是大捷的消息。我几路大军战事进展都如此的顺利,这也让卧病在床的李世民心情大悦,身上的病症竟然好了很多,在两个多月未临朝得事后,再次亲自主持朝事,得意洋洋地向大臣们通报了这些战果,并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对各领军的将领发布奖赏的命令,并令大军继续征战,将那一块地方上所有的反抗力量消灭。
接着,李世民综合战报上所报告的情况,在李业诩等人的提议下,与群臣们朝议后,于贞观二十四年初下发诏令,在南方所攻占之地上设立安南大都护府,其辖地为原天竺各国、诸诏蛮人地、林邑、真腊、罗刹等原交州西、南方向地,治所设在波未城,将波未城改为南州,在南州筑城驻军守卫,以李道宗领安南大都护职,执失思力、梁建方为副大都护,下辖安南、大理、文单、络伽、中南、南州、爱州等七个都督府,八十九州,四百七十个县,暂以一些领军将领任都督职,以一些归降的当地官员任刺史、令职,并加紧调遣官员,往这些新占的地方而去,配合我大军,恢复当地的秩序和生产,安抚百姓。
南方大部地带都纳入大唐治下,但因这些原本大唐疆域之外的南方地势过大,还有诸多地方还未被我大唐军队攻占,李道宗等诸将继续率领大唐军队在进行未了的战事。
因滇池道行军部下所负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战事告一段落,滇池道行军大总管苏定芳上表请求回长安为李靖守孝,李世民也允其回京,将其所领军的事务交由梁建方执掌。
随即兵部尚书李业诩奉皇帝诏令发兵军令,在岭南道及安南大都护府内组建大唐的第十五、十六、十七卫军,分别以李道彦、梁建方及执失思力兼领大将军。
贞观二十五年初,南方的战事基本结束,在此次征战中,我大唐军队强大的战力发挥到了极致,所向披靡,没有遭遇到一次败仗,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大唐军队的威名在这片大陆上进一步传播,大唐军队行进到处,当地官员和守将基本都选择了投降,一些较远地方的酋长或者王都送来请求内附的奏表,李世民也一一批复同意,在这些我军队还暂时无法抵达的地方设置羁縻府州,依然由当地人治理。
战事平息一段时间后,一部大唐军队在契苾何力率领下北归回长安,在岭南道组建的大唐第十五卫军开进安南大都府境内,以军队轮换的方式加强安南大都护府境内的军事力量,一些战略要力都留驻有军队,并修筑城池守卫。
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安南大都护治下的地域成为大唐几个大都护府内最大的,大量的州县设立起来,大批的汉人官员到任及汉家百姓移民到南方,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安南大都护府治内汉人的力量,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慢慢地稳定了被占之地的治安情况,虽然不时有规模不定的叛乱发生,但很快就平息了。
因为安南大都护境内常年气温偏高,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水稻的种植进一进推广,所驻的军队也开始逐步实施军事屯田。
自贞观三年李靖率部开始反击突厥的入侵,经过二十许年的征战,那些原本盘居在大唐周边的敌对势力逐步被瓦解和消灭,大量的领土被置于大唐的实际统治下,大唐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放眼我大唐周边,已经没有多少地方不臣属我大唐治下,朝臣们在贞观二十五年新年朝会上,以“天下已经归唐!”这样的话来形容现在的局势,只是兵部尚书李业诩批驳了这一诊断,说天下还有许多地方还未臣服于多唐治下,以“天下归唐!”来形容目前的情况,还为时过早。
话虽然如此说,但朝臣们都知道,如今我大唐疆域的面积已经是非常的大了,东西和南北之长都有万余里之遥,即使以骑马行之,从东到西,或者从北到南,一年都不一定能抵达,这绝对是前无古人之举。
也是在这一年,由太子李承乾主持的赋税改革正式启动,皇家、世家、官绅皆需纳税,百姓的赋税下调,因交税比例并不高,世家在经过一阵徒劳的抗争后,也都只得接受下来。
科举制度在多年的施行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大量的官学办起来,因官学收费低廉,寒门子弟基本都可以入学,这也使得民间识字人口大幅地增长,一批饱学之士有机会通过科举被朝廷选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许多读书人相互激励的话语。
只是到了这年,李世民的身体每况愈下。
贞观二十五年三月后,李世民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已经无法起身,长孙皇后也整日服侍在身边,寸步不离,为李世民端水送药,太子李承乾也日夜守护在李世民前面,责令太医署的太医们一定要医治好皇帝的病。孙思邈也多次被召进宫,只是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太医们束手无策,孙思邈也是一筹莫展。
在拖延了两个月后,李世民病情急剧恶化,五月十九日,这位打造了强盛大唐帝国的一代名君在避暑地翠微宫含风殿去逝,享受五十三岁。
因李世民在位的这二十五年,大唐国力空前的强大,人口大幅度地增长,农业、商业迅速发展,国库殷实,百姓富足,对外战争无往不胜,四夷臣服,被一些好学之士冠之以贞“贞观盛世,!”并称之贞观盛世比之汉时候的“文景之治,!”不知要强上几倍。
李世民在临终前拟遗诏,以国事托付李世绩和李业诩,令其辅佐太子李承乾,以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李业诩为兵部尚书兼领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检校刑部尚书高季甫为中书令,张行成为兼侍中。
李世民驾崩七日后,太子率群臣护送着李世民的灵柩返回长安。
贞观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百官聚集在太极殿内,朝廷正式发布了?
稍即,李世民脸上的怒意淡去,语气也很是平静地说道:“火速将所有监控的人都抓获,并传令,将长孙无忌、褚遂良、崔敦礼给朕传进宫来,朕想问问他们,为何要如何做!”
李世民说完,神色灰败,长孙无忌这位他一直以为非常倚重,甚至对他所犯的许多错,都给予包容的大舅子,竟然背着他做出这等大逆之事,实在是让他心痛。
李世民也是自觉身体无法康复,在世时间无多,直辽东回来的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做传位的准备,为李承乾选定辅佐之臣,为李承乾扫除一些朝政上的障碍,也为自己的皇位生涯划一个圆满的结尾,甚至连征战南方的事,也是在没有非常好借口的时候进行了,他只希望,在他将这些事都做完后,李承乾不必费太多心思去考虑这些事,待他驾崩后,李承乾能很顺利地接手皇位。
在这样敏感的时候,李世民却探觉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还有长孙无忌等人在密谋,如何不让他心痛,让他受打击。
“是,陛下!”李业诩施礼后,准备离去。
这时一名宫内近侍跑进来,“陛下,晋王殿下在殿外求见…”
李世民闻之一愣,李业诩也是一惊,李治一大早就跑进宫来做什么?难道他知道手下人被抓,进宫请罪来了。
“让他进来!”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先呆着,吩咐让李治进殿来。
李治进殿后,扑通一声跪在了李世民面前,哭喊着道:“父皇,儿臣不孝,被舅舅蛊惑,差点做出谋逆之事,今日即是想来告诉父皇,舅舅他们还谋不轨…”
李世民眼神如刀般,看着跪在殿下的李治:“雉如,是如何一回事?你与朕说说…”
“陛下,臣先告退!”李业诩见此情景,忙施礼准备离去。这样的事,还是让他们自己父子俩去谈论吧。
“你在殿外等候!”李世民额首应道,让李业诩在殿外候着。
“是,陛下!”李业诩也即出了殿。
事情又发生了突变,李治这样自首般来向李世民讲述情况,那李世民会如何决定,李业诩不知道,长孙无忌等人在探到风声后,会采取如何对策,李业诩也是不清楚。
李业诩在武德殿外候着,有些焦躁不定地带回走着,守卫的宫中禁卫都差点被李业诩晃花了眼。
李业诩也是侧耳倾听里面的动静,但听不清在说什么,只隐隐地听到李治哭泣的声音,还有李世民几下暴喝的怒骂声,及杯子摔在地上碎裂的声音。
好半天,武德殿的门才打开,李世民令李业诩进去。
李业诩进去后,却没看到李治,不知道这个可惜的家伙被李世民踢到哪儿去了,不成是从偏门被人带下去了?
“将那几个人都给朕带过来,!”李世民淡淡地说道,“让你的属下加强防备,朕不希望长安城内出现任何异动!”
“是,陛下!”李业诩不敢问什么李治到底说了什么,也只得马上应命而去。
…
李业诩的行动很快,马上就将所有被监控的人员抓获,并没用多少时间审问,也没用刑,这些人都陆续地招供了。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候,长孙无忌、褚遂良、崔敦礼等人也都被李世民召进宫内。
长安城内还算平静,没有什么异动发生,大部的民众都不知道有非常大的事发生。
在对所有人进行审询后,李业诩已经知道了事情的详细情况。
原来长孙无忌等人在明白了李承乾将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强力推行官绅一并纳税的政策,并还有进一步的田地分配制度的改革后,这些出自世家或者与世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在上了许多奏表请求暂缓或者放弃这样的计划,但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批复,长孙无忌甚至数次进宫求见李世民,想在李世民面前力陈自己的理由,但李世民并未单独接见长孙无忌。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这些官员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那就是听任李承乾如此做,这些官员知道,万一李世民驾崩,李承乾继位,那必定是强力推行此策,肯定对包括他们在内的世家官绅不利的。
嘴边的利益没有几人愿意放弃的,何况这样的既得利益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更不要说因此他们这些世家,还有在朝官员的脸面与威信遭到打击所带来的损失。
关系到的利益太大了,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对策。
以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为首的这些官员们也在年初就作另外的打算了,他们知道李世民身子已经不太行,想趁李世民病重时候,拥立同样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治上位,以避免世家遭到打击。
长孙无忌等人除了联络一部分官员外,还以亲情来笼络或者用重金贿赂了羽林军中一部分出自官宦贵家的中下级军官,准备在李世民驾崩后举事,胁迫李承乾放弃皇位,或者效仿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以武力逼迫李世民让位于李治。
长孙无忌这些年时起时落,心中对李世民怨念也颇深,甚至对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不为他在李世民面前说好话也耿耿于怀,再加上李承乾这些年都懒得理他,日渐疏远,让长孙无忌更是恼恨,也知道李承乾继位后,他这位亲舅舅不可能被重用的,也不会被李世民选作托孤大臣的。
如今几路大军还在外面征伐,朝中许多将领都领兵出征,再加上李靖病逝,作为孙子的李业诩,及作为弟子的李世绩都以为其行孝为由不理朝事,这让长孙无忌等人觉得现在是最佳的谋事时候。
只是长孙无忌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秘密行动却很快被情报司的人员所探查到,他们之间的秘密联络也被知晓,在他们知道李业诩已经被召回京,感觉到行动计划有可能泄露,准备动手时候,李业诩所领的人已经下手了。
李治的那名亲信被抓后,原本对此事一直摇摆不定,也有些被说动的李治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进宫向李世民请罪,坦白了长孙无忌等人串唆他谋位的事,并痛哭流涕地请求李世民原谅,说他从未想过要谋取太子位,只是被长孙无忌等人的一番言语蒙蔽了头脑,被他们胁迫,又怕被李世民知道而责怪,不敢声张,及到如今,知道长孙无忌等人想行动,怕自己的父皇有失,终于觉得不能如此,也就马上进宫来揭发长孙无忌等人了。
得到李业诩的再次报告后,李世民也马上命令将长孙无忌等人收押入监,同时令李业诩兼领护卫太极宫的左羽林卫大将军职,将那些被长孙无忌等人收买的羽林军军官们全部抓获关押,再令李业诩率领羽林军及所领的那些情报人员控制住各人的府弟,并将他们安置在其他地方及左右监门卫中的其他亲信们抓获。
三天后,一切都平静了,所有涉案的大臣及军中各级军官们都被抓获归案,共计有一百七十二人。
一场还不能说是“谋逆”的大事还在酝酿之中时就被平定,没有流血事件发生,长安城内的百姓基本都不知晓具体情况,只是看到大队的羽林军士兵将城内的几座高官府邸围住,一些人被带走。
十日后,李世民下发诏令,因虐杀下人之罪,将李治从亲王降为郡王,改封为南诏郡王,封地在刚刚占领的蛮地上,并在诏令下达后马上赶往封地。
因长孙无忌参与谋逆事件,本应判其死罪,但考虑到长孙无忌这么多年来为大唐所立下的功劳,因功减罪,除长孙无忌一切职务,剥其国公职,与其子长孙冲一道流放到汉东大都督府境内,永不得回长安。
黄门侍郎褚遂良也被除职,剥夺爵位,被流放到岭南交州,其家人也一道随行。
在李业诩因李靖病情和丧事无法行使职权时候主持兵部事务的崔敦礼也被免去兵部侍郎职,贬为庶人,发配到刚刚被我大军攻占的中天竺地。
一些参与谋逆的官员与军中将领,也全部被免职,因他们还没具体的反叛行动,李世民也从轻对他们处罚,除他们所有的职务外,再将他们发配到边疆各地。
对谋逆的这些大臣从轻的处置,还是太子李承乾相求的结果,这样以没有死一名朝中重臣的处理结果,为这场牵涉面非常广,冲击面很大的政治案件划上了一个句号。
因长孙无忌与长孙冲被流放,已经有了身孕的长孙公主被免罪,也解除了与长孙冲的婚约,自请居于公主府中!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下归唐(大结局)
贞观二十三年末,出征的各路大军都相继传来捷报,天竺道的大军已经将各天竺国攻灭,尽俘其王,韩威送回来的奏报中称,这是他所经历过最好打的战事,也见证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迹”:天竺的军队在我大军火炮或者手雷爆炸声响起来的时候,几乎都是一哄而散,争先逃命的,有几城所有的守军在我火炮攻城时候,全部都抱着头趴在地上,不敢动弹,直到我大军登城了,也没有人敢起来,尽被我大军俘虏;有一位天竺王被俘时候,身边竟然没有一名卫兵,都跑光了…
这些征战中遇到的佚事都成为了笑谈,也成了军中将士吹牛的资本。
战事进展顺利,大量的天竺贵族及倒霉的各天竺王都被我大军俘虏,这些被俘的天竺王及各天竺国内的贵族,正在押解往长安而来。
诸诏的蛮人们在苏定芳所领的大军打击下,连续的惨败,在苏定芳铁腕的政策下,大量被俘的蛮人贵族及头人们被杀,抵抗的军士在被俘后被坑杀,血腥的杀戮彻底摧毁了蛮人的斗志,剩余的那些蛮人头人们相继投降,苏定芳所领的大军已经攻占了大和城,正准备攻击还在最后顽抗的南诏残部。
安南道的大军也已经将真腊攻灭,俘其王,真腊附近的隋和罗、隋罗钵底、罗刹等大小国迫于我大唐的压力,惧我大军临其境,国人遭戮,其王带着大部国内的大臣,来到李道宗所领的安南道行军部,递交奏本,通过我出征的大军将领向大唐皇帝表示,愿内附归唐,并表示可以为我大军继续的征战提供粮草等物资的供给,其国内军队愿听从于大唐主将的指挥。
各地的战报雪片般飞往长安,都是大捷的消息。我几路大军战事进展都如此的顺利,这也让卧病在床的李世民心情大悦,身上的病症竟然好了很多,在两个多月未临朝得事后,再次亲自主持朝事,得意洋洋地向大臣们通报了这些战果,并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对各领军的将领发布奖赏的命令,并令大军继续征战,将那一块地方上所有的反抗力量消灭。
接着,李世民综合战报上所报告的情况,在李业诩等人的提议下,与群臣们朝议后,于贞观二十四年初下发诏令,在南方所攻占之地上设立安南大都护府,其辖地为原天竺各国、诸诏蛮人地、林邑、真腊、罗刹等原交州西、南方向地,治所设在波未城,将波未城改为南州,在南州筑城驻军守卫,以李道宗领安南大都护职,执失思力、梁建方为副大都护,下辖安南、大理、文单、络伽、中南、南州、爱州等七个都督府,八十九州,四百七十个县,暂以一些领军将领任都督职,以一些归降的当地官员任刺史、令职,并加紧调遣官员,往这些新占的地方而去,配合我大军,恢复当地的秩序和生产,安抚百姓。
南方大部地带都纳入大唐治下,但因这些原本大唐疆域之外的南方地势过大,还有诸多地方还未被我大唐军队攻占,李道宗等诸将继续率领大唐军队在进行未了的战事。
因滇池道行军部下所负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战事告一段落,滇池道行军大总管苏定芳上表请求回长安为李靖守孝,李世民也允其回京,将其所领军的事务交由梁建方执掌。
随即兵部尚书李业诩奉皇帝诏令发兵军令,在岭南道及安南大都护府内组建大唐的第十五、十六、十七卫军,分别以李道彦、梁建方及执失思力兼领大将军。
贞观二十五年初,南方的战事基本结束,在此次征战中,我大唐军队强大的战力发挥到了极致,所向披靡,没有遭遇到一次败仗,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大唐军队的威名在这片大陆上进一步传播,大唐军队行进到处,当地官员和守将基本都选择了投降,一些较远地方的酋长或者王都送来请求内附的奏表,李世民也一一批复同意,在这些我军队还暂时无法抵达的地方设置羁縻府州,依然由当地人治理。
战事平息一段时间后,一部大唐军队在契苾何力率领下北归回长安,在岭南道组建的大唐第十五卫军开进安南大都府境内,以军队轮换的方式加强安南大都护府境内的军事力量,一些战略要力都留驻有军队,并修筑城池守卫。
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安南大都护治下的地域成为大唐几个大都护府内最大的,大量的州县设立起来,大批的汉人官员到任及汉家百姓移民到南方,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安南大都护府治内汉人的力量,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慢慢地稳定了被占之地的治安情况,虽然不时有规模不定的叛乱发生,但很快就平息了。
因为安南大都护境内常年气温偏高,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水稻的种植进一进推广,所驻的军队也开始逐步实施军事屯田。
自贞观三年李靖率部开始反击突厥的入侵,经过二十许年的征战,那些原本盘居在大唐周边的敌对势力逐步被瓦解和消灭,大量的领土被置于大唐的实际统治下,大唐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放眼我大唐周边,已经没有多少地方不臣属我大唐治下,朝臣们在贞观二十五年新年朝会上,以“天下已经归唐!”这样的话来形容现在的局势,只是兵部尚书李业诩批驳了这一诊断,说天下还有许多地方还未臣服于多唐治下,以“天下归唐!”来形容目前的情况,还为时过早。
话虽然如此说,但朝臣们都知道,如今我大唐疆域的面积已经是非常的大了,东西和南北之长都有万余里之遥,即使以骑马行之,从东到西,或者从北到南,一年都不一定能抵达,这绝对是前无古人之举。
也是在这一年,由太子李承乾主持的赋税改革正式启动,皇家、世家、官绅皆需纳税,百姓的赋税下调,因交税比例并不高,世家在经过一阵徒劳的抗争后,也都只得接受下来。
科举制度在多年的施行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大量的官学办起来,因官学收费低廉,寒门子弟基本都可以入学,这也使得民间识字人口大幅地增长,一批饱学之士有机会通过科举被朝廷选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许多读书人相互激励的话语。
只是到了这年,李世民的身体每况愈下。
贞观二十五年三月后,李世民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已经无法起身,长孙皇后也整日服侍在身边,寸步不离,为李世民端水送药,太子李承乾也日夜守护在李世民前面,责令太医署的太医们一定要医治好皇帝的病。孙思邈也多次被召进宫,只是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太医们束手无策,孙思邈也是一筹莫展。
在拖延了两个月后,李世民病情急剧恶化,五月十九日,这位打造了强盛大唐帝国的一代名君在避暑地翠微宫含风殿去逝,享受五十三岁。
因李世民在位的这二十五年,大唐国力空前的强大,人口大幅度地增长,农业、商业迅速发展,国库殷实,百姓富足,对外战争无往不胜,四夷臣服,被一些好学之士冠之以贞“贞观盛世,!”并称之贞观盛世比之汉时候的“文景之治,!”不知要强上几倍。
李世民在临终前拟遗诏,以国事托付李世绩和李业诩,令其辅佐太子李承乾,以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李业诩为兵部尚书兼领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检校刑部尚书高季甫为中书令,张行成为兼侍中。
李世民驾崩七日后,太子率群臣护送着李世民的灵柩返回长安。
贞观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百官聚集在太极殿内,朝廷正式发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