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szfk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三国人物故事:白话三国志·上中下 作者:'晋'陈寿 译 王静芝等
  出版说明
  一、历史的每一瞬间都包含了无穷的过去,“即使那些宣称要与自己社会的过去做彻底决裂的革命者,也难逃过去的掌心”。故有言:对过去无知的人,命中注定要重复其错误。
  二、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虽多有磨难,然传承有续,生生不息。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以来,内忧外患的逼迫促使有良知的国民苦苦求索强国之道,自器物始至思想文化而终。于是“冲决”旧文化之“网罗”为时人所激赏,意在与“腐朽”的传统决裂而自新。这一思想理路成为近代以来思想界最为清晰的脉络。因之,五千年有续之文明产生了明显的断层。时至今日,对待传统,赞誉者有之,诋毁者有之。但二者皆应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上方才对现实有所助益。这也正是本套丛书的旨归:希望对读者切实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能有所帮助。
  三、要想真正了解传统,则必及原典。然而对当下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多数原典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无法读通的。因此,原典的“白话语译”就成了传统文化普及所绕不过去的工作。鉴于此,我社推出这套《历代古籍白话语译系列》,计划涉及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文学、科技等各领域。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四、“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对个别原文规模已经很庞大,文白对照可能会在定价和阅读上给读者带来不便者,我们会在白话语译版之外,另行出版白文本,以供读者对照阅读。
  五、整套丛书以“完全尊重原文,只作文字上的传译”为宗旨,并不作史学上的解释,更不作史学上的考订。除对人名、地名、个别版本差异略作说明外,皆不另做注释。译者皆为本领域学养深厚之专家,译文古朴与通俗兼备,深得严几道首倡“信”、“达”、“雅”之要务。
  新世界出版社
  二○○八年三月
  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序
  晋人陈寿撰《三国志》,是史学名著之一。读史的人,于正史必先读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这几部书于史料、创例、文笔,各有其超越之处。而《三国志》一书,更因罗贯中所作小说《三国演义》的普遍流行,为大众所关心。
  《三国演义》一书的写成,其基本资材是一部《三国志》,另外参考若干其他资料,加以演义。罗贯中会穿插、善编造、精于描写、擅刻画人物,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令人喜爱的历史小说。这部历史小说,贵在虽经演义而根干不违史实,只在枝叶上铺张,而使读者留下概括的历史印象。因此,也会使读《三国演义》的人,想到陈寿的《三国志》,很想读一读,以便和演义对照一下。这当然是很有趣的。
  不过,《三国志》是一部正史,是用文言写成的纪传体,读起来当然不如读《三国演义》那样方便容易。因之虽有许多人想读《三国志》,往往因文字上的滞碍而减少了兴趣。乃致想读的人很多,而真正读下去又颇为费时费力。
  台湾国家出版社有鉴于此,遂想到白话本《三国志》的出版。这一部《白话三国志》,是由我和林明德、黄湘阳、李毓善、吴颐平、傅试中、王金凌、包根弟、汪惠敏、王初庆、齐晓枫、王令樾等十一位教授分别担任译述的工作。
  关于将文言译成白话的工作,说起来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这十几个人,屡次###商讨,如何求其工作顺利,如何能使多数人合作的结果体例划一,如何尽量使译文流畅,而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产生错误。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几项原则:
  第一,《三国志》是一部正史,它本身负史学责任,我们只作文字上的传译,将原作的文言翻成白话,换而言之,我们只能作文言翻成白话的工作,并不作史学上的解释,更不作史学上的考订。
  第二,为了使读者对地理的容易了解,比较重要的古代地名以括弧文字注明现在地名;这一注明,并不是历史考订,也不是每个地名都加注明,大致根据地名大辞典,我们为读者服务,代为检出注明而已。如其中仍有待考之处,则不是我们的学力能做到的事,也不在翻白话的工作范围之内,我们也不敢多作。
  第三,关于年号,为使读者易于了解其时间先后,用括弧加注西历纪元年数。但可依前推定者,亦并非每年都加注明。有的便省略括弧文字,以免浪费篇幅。
  第四,关于译文,应该求其成为一篇白话文,不必为了原作的字句繁琐或用典而加上累赘的解释文字。也不必为了原作句法太简,而使翻译字句受到拘束,乃致语意不明。
  总之,为了行文的明顺,也可以直译其字句,也可以意译;但总以能直译而文字畅达为主要目标,不得已时才酌加渲染,求其义明辞顺;希望与《三国志》原文对照参读,字句相寻,不失原义。*(原台湾版《白话三国志》无陈寿原文,为方便读者计,将原文与白话文一一对照编排。——本社注)
  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一部《白话三国志》,就是由陈寿已写好的一部史书译述出来,由文言变成白话;这部《白话三国志》,当然不能取代陈寿的《三国志》,也不能供史学家作任何用途。这部书只能供广大读者阅读方便,不必读《三国志》原文,也可窥知三国正史的记载;这部书也能帮助读《三国志》原书的人,作为文言对照之用,以增高阅读古书的能力;至于多数人读过《三国演义》,因而想参照一下正史如何记载的,这一部书可以给予相当满意的答案,这里有每一个三国重要人物的传,译成白话以后,有如三国人物故事。读了之后,更可以了解罗贯中如何据此穿插演义而成为精彩的小说了。
  古书今译,是一个新兴的写作,究竟如何译法才算最好,今日还找不出定案。我们十几个人作这一工作,仍在边作边摸索之间,所译有所不妥,自在意中;台湾国家出版社主人催稿甚急,匆促有错,更所难免。尚望博雅君子,不吝赐教。
  王静芝于台北茂庐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简化字版弁言
  历代的正史,连绵岀中华民族自黄帝以降数千年来政经文化沿革的轨迹,对于这些历史的资产,无论吾人视之为传统的菁华抑或“酱缸”,对于没有机会涉猎这些史书的内涵者而言,终究是人云亦云,徒为耳食而已。尤其在价值体系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今,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先将过往的得失厘清,以为立足之基础,是难以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是以远在1923年,当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周刊》上发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时,在“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二十四史条下中谓:“《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述,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并将之列入“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然而随着时空环境之变迁,对于浩瀚的经、史、子、集的原始文本,现今有不少年轻的朋友因为不易克服其间的文字障碍,而将之视为畏途,也是在推广传统文化时必须面对的课题。于较常用的文献,坊间流通的白话语译本颇多,水平参差不一。于是在1979年,台湾河洛出版社负责人许仁图为普及文史知识,师法台湾商务印书馆邀请学术界之专家以白话语译经部典籍之方式,聚集十四所大学院校六十位教授,刊行了《白话史记》,颇获好评。次年,又与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所合作,在当时的系主任兼所长王静芝教授主持之下,邀集系内十二位教师,规划《白话三国志》的编译工作。
  其后,河洛出版社在经营上出现危机,难以为继,将其刊印书籍之版权一一释出,《白话史记》由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接手,《白话三国志》则由(台湾)国家出版社承接。目前,北京新世界出版社陆续推出二书的简化字本,能看到所编译的成果继续推广,就当年的与其事者而言,毋宁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韶光荏苒,一手策划刊行史书今译的许仁图兄于解脱囹圄之灾后,长年投身于本土政党之党务工作,看来已与文献古籍绝缘;共同编译《白话三国志》的师长与同仁,颐平(铁俊)师、试中师、静芝师三位前辈先后归道山,惠敏移居国外,明德另有高就;区区也由青壮转为届退之身,重读静芝师的《序》,往事犹在目前,感慨无既。
  《白话三国志》正体字版与简化字版之刊印先后历时越三十载,然而两岸在出版信息的联接上仍有不得其门而入,搭不上线的现象;幸运的是──在简化字版编排竣事之际,接获新世界出版社的讯息,使当年编译的同仁有机会把旧稿重新检阅一遍,即使时间短暂,联络得上的编译者们或许也仅能匆匆寓目,终究新刊印的应较旧作更为完善。
  对台湾的出版业者而言,目前的氛围适逢隆冬,类似语译古籍的新作久已不曾出现,原有的旧作,几乎也没有机会再版,作为国学的研究者,不无遗憾。欣闻《白话三国志》简化字版在大陆刊行,但愿类似的新作,能陆续问世,引领有志一窥历代文史殿堂的年轻朋友们越过语文上的障碍,亦可谓传播传统文化之助力,有志于斯者,其共勉之。
  王初庆 戊子元月志于新庄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
  书包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译者签名及小传(1)
  王静芝,原名大安,以字行,号菊农,笔名王方曙,晚号龙壑,1916年生于沈阳,长于北平。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并从启功教授学书画。抗战内徙重庆,又从沈尹默先生学书法。胜利返北平,归沈阳,任公职,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来台湾,任职教育界,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辅仁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暨台湾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余暇从事写作和书画。荣退后,获聘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讲座教授,2002年归道山,享寿八十七岁。学术著作有《诗经通释》、《经学通论》、《韩非思想体系》、《国学导读》、《剑南诗稿族友考》、《国学概要》等。《韩非思想体系》一书获中山学术奖。
  吴颐平,本名铁俊,字颐平,1912年生于北平,1932年毕业于北平平民大学国文系。同年获聘为北平辅仁大学附中教员,次年又兼任北平盛新中学国文及史地教员,皆因参加抗战而离职。1944年担任重庆天主教文化协进会秘书,1946年担任南京天主教总主教公署秘书,后随政府来台,任教于台南师范学校,教授国文与英文。1948年旋返大陆,来年赴香港,相继于香港天主教神哲学院、香港圣若瑟中学任教。1961年再次来台,先至高雄道明中学任教职,来年北上,受聘为台北辅仁大学文学院秘书,直至退休。其间先后担任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著有《范蠡述评》、《比喻选择》、《苏东坡尚友陶靖节》、《陶靖节与慧远》、《论语中之财富观》、《萧统与陶渊明》等。
  汪惠敏,安徽省绩溪县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历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著有《史记政治人物述评》、《南北朝经学初探》、《三国时代之经学研究》、《宋代经学之研究》、《何晏论语集解考辨》等。
  傅试中,河南省固始县人,1920年生。北平辅仁大学国文学系毕业,曾任北平私立汇文中学国文教师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国文教师,其后转任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专长为古典诗、词、曲等。著作有《周姜词异同之研究》、《两宋承先启后之二词人──清真、白石词之比较与分析》、《白石词启后之研究:南宋》等。1986年自辅仁大学退休,1996年逝世。
  王初庆, 1943年生,安徽舒城人,辅仁大学文学硕士,历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系所主任,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侧重于《春秋》学、中国文字学与《韩非子》,著有《中国文字结构析论》、《中国文字结构析论──六书释例》、《春秋左传杜氏义述要》、《读〈韩非子〉杂记》、《〈韩非子钒司敌<恪返取?
  黄湘阳,湖北省大冶县人,1945年生。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曾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主任秘书、进修部部主任,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辅仁大学推广部主任。著有《由郑庄公军事杰出原因论其成败得失》、《由〈左传分2硕巍导焯肿鸱ǖ谋匾贰ⅰ丁窜髯印稻滤枷搿返取?
  王金凌,广东省丰顺县人,1949年生。辅仁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辅仁大学主任秘书,现任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先秦学术、魏晋玄学、文学理论、文心雕龙、佛学等。著有《刘勰年谱》、《〈文心雕龙〉文论术语析论》、《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古篇及六朝篇、《论易系辞中阴阳与乾坤的冲突及其转折》、《论〈礼记分杏埂蹈髡碌难第叵导捌浯笠濉贰ⅰ堵鄣赖戮男榫彩澜纭贰ⅰ堵埏瞪扪欣致鄣牧街匾庖濉贰ⅰ段难в氪缺返取?
  齐晓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双渐与苏卿故事研究》、《抛绣球选婿故事的模式与意义》、《榜下脔婿的真与幻》、《明清之际选婿小说戏曲的模式与成年礼》、《相如文君故事义蕴析论》、《明清时期的潘金莲戏曲》、《明清戏曲中与屈原相关剧目考》、《〈插科〉考》、《元杂剧中科诨的类型》、《元杂剧〈汗衫记〉的嘲弄与谐趣》、《元代公案剧的基型结构》、《由窦娥故事的嬗变观金锁记》、《清宫大戏〈昭代箫韶〉初探──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舞台艺术》、《台湾近五年博硕士论文宋词研究概况》等。
  林明德,1946年生,台湾省高雄县人,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著有《晏几道及其词》、《金元文学家小传》、《唐诗的境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草原文学》等书。
  包根弟,1941年生,浙江省定海县人,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毕业,曾任私立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2007年2月退休,现任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笺释》、《词选》、《姜白石词研究》、《元诗研究》、《陶渊明的儒家思想》等书。
  李毓善,山东平度县人,1939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现任私立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苏舜钦研究》、《汉高祖本纪》、《史汉异同考》。
  王令樾,1948年生,山东诸城县人。私立辅仁大学中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