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覆亡的消息,仿佛像插上翅膀一般,很快传开,天下皆叹,燕人振奋,赵、齐、魏、韩等旧国遗民,只是稍微感慨了一番,摇了摇头,也就没有什么感触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诸侯灭亡,被燕国消灭,划入统一的版图,各地的子民反而都更加意识到了大一统的趋势不可逆转,心中的芥蒂越来越少,很容易融入这个华夏大家庭中来。
汨罗江畔,一位青衫士子,容貌英俊,只是颜色憔悴,一束乌莹莹的长发,未带发冠,只松松地用一条浅紫色的丝带系了,整个人仿佛一朵不濯纤尘地墨莲莹然水上,手中一根长橹,弄着一叶扁舟,在江水上摇曳。
“燕,北方边陲,戎狼之国,不可信也先王啊,你听信谗言,不懂纳谏,才有昨昔被扣,今朝亡国之局啊”
这个男子嚎啕大哭,对着江水在倾诉排忧,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流放江南洞庭之地的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此时此刻的屈原,已经情绪激动,无以复加,显然难以自控了。
忽然他在出船板上,俯下身用手沾了沾水珠,然后抿了抿鬓角和发丝,整了下衣冠,高声唱起来: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歌声高亢婉转,一腔悲愤和绝望之情被唱出来,情绪已经高涨的一定地步,突然一头跳入了江水中。
“噗通”
一个水花迸出来,很快人就沉没下去了。
屈原投江自杀了。
“快,他跳水了,准备营救”几位扮作渔夫的燕国特工,这些日子一直跟踪屈原,他们得到上级的指示,要在屈原轻生时候救下来。
当然,最高指示肯定来自燕王,辰凌也知道,这种爱国之士,满腔热血,一旦幻想破灭,往往会想不开,可是如果死而复生,被救下来,那求死之心就淡了,反而浴火重生,开始新的人生路。
辰凌不想这样一个有才爱国之士,就这样悲剧了,所以才向情报部门下了密令,密切关注屈原,一旦他轻生之后,才去施救,然后让他自己醒悟,获得新生,如果执迷不悟还寻死,那就不管第二次了。
就是这样,几名水性好的特工,潜游过去,去搭救已经溺水昏迷的屈原。
秦国朝野得知楚国也被燕军消灭之后,唇亡齿寒,彻底感受到了亡国之前的恐惧。
赳赳老秦,西戎猛虎,俯视中原百年,自商鞅变法之后,本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吞并东方六国,可是却被燕国捷足先登,完成这样的大业,而秦国,反变成了待宰的困兽。
白起死在了阵前,葬送了二十多万秦军精兵,眼下秦国境内,不足二十万兵力,这已经是燕国最后的男丁,十六岁以上,到六十岁以下,如果再征兵,就要把少年和老人、妇女都要调动起来防御了。
即便如此,那也是垂死挣扎,没有任何胜算了。
咸阳笼罩了一层乌云,王城沉默,街市冷清,飘荡着一种大世凋零之感。
王宫大殿内,宣太后、年轻的秦王、魏冉、高陵君、泾阳君、杜挚、公孙爽、王稽等朝野主要人物,文官武将,都聚集一堂,在讨论着御敌之策。
可面对强大的燕军,势如破竹的气势,他们的底气都不足了,兵力不够,国力和武器也不如燕军,如何能胜
俗话说打仗打将,将的关系,实在太大了,只有两军将帅能力相当的时候,才是拼比国力和后勤辎重的时候,如果双方将领的能力差距太大,往往很少的一点兵马,就能击跨庞大的对手大军。
此时,秦国的名将司马错、白起都死了,乌获、任鄙等猛将也战死在当年五国伐秦,已经没有什么大将可派了,西秦第一智谋樗里疾年纪太大,已经在府内垂垂将死,使秦国难有作为了。
“燕王怎么会如此厉害”宣太后听完了河东战场的来龙去脉,惊心动魄的连环计,跌宕起伏,换做谁去,都难以做的比白起更好,所以宣太后感慨,燕王为何如此精通兵法,想出这等计谋来
不但识破白起的离间计,又对廉颇信任有加,暗中委以重任,还敢轻身犯险引十万大军围堵,这等气魄和手段,哪国的君王能比得了
秦王嬴稷也听得蹙眉连连,紧握着拳头,他自觉跟燕王差不了几岁,可是对比一下作为,实在天壤之别,秦国大权至今还被母后掌控,而燕国却被姬职打造成了超级霸主,不由生出无力对抗的感觉,在心理上,已经输了。
“不对”宣太后忽然想起了一事,让全朝文武大臣都愣了一下,纷纷注目过来,不知太后为何惊诧。
宣太后沉吟说道:“众卿可曾想过,这燕王登基之前,有很长一段空白期,哀家曾在燕国为质,深知这二王子姬职早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被送往韩国为质,他幼时体弱多病,并无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之处,在韩国做质子也默默无闻,没听说他在韩拜过什么名师,学过什么武艺和兵法,后来燕国被齐攻占,据说这燕质子偷偷逃离,不知所踪,忽然在数年后,突然被淳于臻、郭隗等人在魏发现,秘密接回了燕国,此事当时我听燕易太后提过几句,难道这姬职在魏的几年,学到了大本领”
此刻,所有的文臣武将也都纷纷猜想,一些精明人士,如公孙爽、魏冉等人,全都想到了魏国的一位名人,脸色微变。
“哀家见过那燕王几面,同时去魏的时候,又与魏国的一位都尉辰凌,也有交往,这两人出奇的相似,简直就像同一个人,若不是在当年逢泽湖畔校武晚会上,同时间出现在众人面前,连哀家都差点弄混。现在想起来,这件事太过蹊跷,当年那个叱咤六国的年轻小将辰凌,死的太突然,竟然在破敌入城之后,死不见尸,人间蒸发,只有一个被烧毁容的焦炭干尸,如今串联起来,哀家很怀疑,这燕王,就是当年的辰凌”
“什么”所有秦国的大臣全都惊呆了,辰凌没有死,就是当今燕王这个推论也太让人吃惊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诸侯灭亡,被燕国消灭,划入统一的版图,各地的子民反而都更加意识到了大一统的趋势不可逆转,心中的芥蒂越来越少,很容易融入这个华夏大家庭中来。
汨罗江畔,一位青衫士子,容貌英俊,只是颜色憔悴,一束乌莹莹的长发,未带发冠,只松松地用一条浅紫色的丝带系了,整个人仿佛一朵不濯纤尘地墨莲莹然水上,手中一根长橹,弄着一叶扁舟,在江水上摇曳。
“燕,北方边陲,戎狼之国,不可信也先王啊,你听信谗言,不懂纳谏,才有昨昔被扣,今朝亡国之局啊”
这个男子嚎啕大哭,对着江水在倾诉排忧,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流放江南洞庭之地的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此时此刻的屈原,已经情绪激动,无以复加,显然难以自控了。
忽然他在出船板上,俯下身用手沾了沾水珠,然后抿了抿鬓角和发丝,整了下衣冠,高声唱起来: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歌声高亢婉转,一腔悲愤和绝望之情被唱出来,情绪已经高涨的一定地步,突然一头跳入了江水中。
“噗通”
一个水花迸出来,很快人就沉没下去了。
屈原投江自杀了。
“快,他跳水了,准备营救”几位扮作渔夫的燕国特工,这些日子一直跟踪屈原,他们得到上级的指示,要在屈原轻生时候救下来。
当然,最高指示肯定来自燕王,辰凌也知道,这种爱国之士,满腔热血,一旦幻想破灭,往往会想不开,可是如果死而复生,被救下来,那求死之心就淡了,反而浴火重生,开始新的人生路。
辰凌不想这样一个有才爱国之士,就这样悲剧了,所以才向情报部门下了密令,密切关注屈原,一旦他轻生之后,才去施救,然后让他自己醒悟,获得新生,如果执迷不悟还寻死,那就不管第二次了。
就是这样,几名水性好的特工,潜游过去,去搭救已经溺水昏迷的屈原。
秦国朝野得知楚国也被燕军消灭之后,唇亡齿寒,彻底感受到了亡国之前的恐惧。
赳赳老秦,西戎猛虎,俯视中原百年,自商鞅变法之后,本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吞并东方六国,可是却被燕国捷足先登,完成这样的大业,而秦国,反变成了待宰的困兽。
白起死在了阵前,葬送了二十多万秦军精兵,眼下秦国境内,不足二十万兵力,这已经是燕国最后的男丁,十六岁以上,到六十岁以下,如果再征兵,就要把少年和老人、妇女都要调动起来防御了。
即便如此,那也是垂死挣扎,没有任何胜算了。
咸阳笼罩了一层乌云,王城沉默,街市冷清,飘荡着一种大世凋零之感。
王宫大殿内,宣太后、年轻的秦王、魏冉、高陵君、泾阳君、杜挚、公孙爽、王稽等朝野主要人物,文官武将,都聚集一堂,在讨论着御敌之策。
可面对强大的燕军,势如破竹的气势,他们的底气都不足了,兵力不够,国力和武器也不如燕军,如何能胜
俗话说打仗打将,将的关系,实在太大了,只有两军将帅能力相当的时候,才是拼比国力和后勤辎重的时候,如果双方将领的能力差距太大,往往很少的一点兵马,就能击跨庞大的对手大军。
此时,秦国的名将司马错、白起都死了,乌获、任鄙等猛将也战死在当年五国伐秦,已经没有什么大将可派了,西秦第一智谋樗里疾年纪太大,已经在府内垂垂将死,使秦国难有作为了。
“燕王怎么会如此厉害”宣太后听完了河东战场的来龙去脉,惊心动魄的连环计,跌宕起伏,换做谁去,都难以做的比白起更好,所以宣太后感慨,燕王为何如此精通兵法,想出这等计谋来
不但识破白起的离间计,又对廉颇信任有加,暗中委以重任,还敢轻身犯险引十万大军围堵,这等气魄和手段,哪国的君王能比得了
秦王嬴稷也听得蹙眉连连,紧握着拳头,他自觉跟燕王差不了几岁,可是对比一下作为,实在天壤之别,秦国大权至今还被母后掌控,而燕国却被姬职打造成了超级霸主,不由生出无力对抗的感觉,在心理上,已经输了。
“不对”宣太后忽然想起了一事,让全朝文武大臣都愣了一下,纷纷注目过来,不知太后为何惊诧。
宣太后沉吟说道:“众卿可曾想过,这燕王登基之前,有很长一段空白期,哀家曾在燕国为质,深知这二王子姬职早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被送往韩国为质,他幼时体弱多病,并无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之处,在韩国做质子也默默无闻,没听说他在韩拜过什么名师,学过什么武艺和兵法,后来燕国被齐攻占,据说这燕质子偷偷逃离,不知所踪,忽然在数年后,突然被淳于臻、郭隗等人在魏发现,秘密接回了燕国,此事当时我听燕易太后提过几句,难道这姬职在魏的几年,学到了大本领”
此刻,所有的文臣武将也都纷纷猜想,一些精明人士,如公孙爽、魏冉等人,全都想到了魏国的一位名人,脸色微变。
“哀家见过那燕王几面,同时去魏的时候,又与魏国的一位都尉辰凌,也有交往,这两人出奇的相似,简直就像同一个人,若不是在当年逢泽湖畔校武晚会上,同时间出现在众人面前,连哀家都差点弄混。现在想起来,这件事太过蹊跷,当年那个叱咤六国的年轻小将辰凌,死的太突然,竟然在破敌入城之后,死不见尸,人间蒸发,只有一个被烧毁容的焦炭干尸,如今串联起来,哀家很怀疑,这燕王,就是当年的辰凌”
“什么”所有秦国的大臣全都惊呆了,辰凌没有死,就是当今燕王这个推论也太让人吃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