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单方面的作案事实陈述让人觉得异常被动,好像是刑犯双方对调了位置,总是让人心里没底,因此李意阑且问且想,决定接下来暂时先跳过崇平、榆丰和扶江的案子,直接从线索和证物最多的寒衣案开始审。</p>
不过眼下他有始有终,见知辛不再说话,又去看了眼白见君。</p>
白见君一直是个旁观客,抱着双臂翘着腿,只有紧锁在刘芸草身上的目光里流露着一抹疑似关注的情绪。</p>
李意阑见他静得像个石像,连个头也不回,想必也没有开口的兴趣,这才正经地担起主审官的职责,提起了自己关于风筝案的最后一个问题。</p>
“你们的手法确实高明,”他说着赞叹的话,却没配敬仰的表情,只是一脸沉静地说,“但是用在这种……”</p>
李意阑脑子里冒出来的本来是“哗众取宠”,但想起对方坎坷的遭遇,愣是梗在了喉头没说出口。</p>
他顿了一下,最后在并不该有的同情作祟下,将话里的刺给拔了:“这种事情上,总归不是正道。事关寒衣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地上那具真的白骨,你们是怎么藏在到处都是人的赛风筝会场,并且还不被人发现的?”</p>
“撂地——”</p>
这一声答案出口,却是异口同声的两道声音。</p>
刘芸草愣了一下,随即看向白见君很轻地笑了一声,说:“大人的队伍里有行家,已经看破了我们用的那点小伎俩。”</p>
“行家”却似乎不愿意被他夸,面无表情地说:“风来散,雨来乱,苦修二十年,上街现一眼,撂地可不是什么小伎俩,你不用谦虚。”</p>
知辛去的地方多,曾经碰见过好几次这种街头落活表演,确实称得上是绝技。</p>
但李意阑过去不是在山上就是在营里,平时也不怎么出去玩,一听见这字眼就只能干瞪眼。</p>
知辛从余光里瞥见他一脸茫然,立刻善解人意地将上身略微倾靠过来,悄声问道:“撂地,一种街头杂技,没见过吗?”</p>
李意阑用一种“鄙人见识短浅”的模样摇了下头,知辛笑了一下,给他解释起来。</p>
“撂地用白话来讲,就是在地上随便画一个圈作为场地,然后师傅们就能凭空变出东西来的一种杂技。”</p>
“当然说凭空其实并不太准确,因为卖艺者的穿着有讲究,通常不能穿短打之类的利落衣裳,必须穿宽松的大褂,有的一边肩上还要搭一方大布巾。然后从那布巾里往外掏东西。”</p>
李意阑像个直肠子一样低声插嘴:“那些东西是不是就藏在那方布巾里?”</p>
知辛抿嘴笑着摇了一下头:“那方巾在开场时会正面反面抖开给看客们检查,上面确实一无所有。”</p>
“而所有变出来的东西,比如瓷瓶、碗碟、寿桃、鹅、狗甚至活生生的小娃娃,都是原本就藏在卖艺人身上的。只是藏得十分巧妙,根本不会让人看出来。”</p>
“这种藏法和掏取的手法是撂地手艺人的不传之秘,只传男不传女,在挑选徒弟时对于秉性也非常讲究,尤其注重守信这点,因此虽然好奇,但我也没弄清楚当中的窍门。”</p>
“只知道一些道听途说,为了广博四方喝彩,撂地变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比较大的物件,所以在南边的一些地方上,又将这手艺叫做‘大搬运’。”</p>
“所以风筝案这个万人眼底的凭空出现,如果使的是撂地的手艺,那么无人察觉完全有可能。”</p>
李意阑没见过撂地,不知道这技艺的神奇,眼下除了点头,就只有长见识的份,他心思活络地猜测道,“所以说这个刘芸草,还有一个擅长江湖技艺的同伙?”</p>
知辛的眼仁朝他这边偏了偏,低声附和道:“有可能。”</p>
“可是这样的能人异士,他一嘴都没提过,”李意阑询问说,“这是不是不太对劲?”</p>
知辛认真地想了想,保持着悄悄的声量建议道:“说不定会撂地的这位就在他说的那四人当中呢,他不是才只说了刘乔的手艺么?”</p>
李意阑觉得有道理,低低地应了一声,临时结束了这场忽如其来的咬耳朵,可谁料他一回头,就见白见君正目光复杂地盯着刘芸草,皱着眉心,面上有种李意阑看不懂的郁色。。</p>
其实刚刚他的那句“不用谦虚”,明眼人都听得出当中的讽刺。</p>
只是李意阑忙着和知辛窃窃私语,顾不上琢磨他的情绪,此刻他得闲再看,立刻就咂摸出古怪来了。</p>
平时最关照的扇贩子的人就是白见君,可他今天对这人的感觉却异常冷漠,爱理不理还话里带刺的模样,好像刘芸草得罪了他一样,可问题是他们不止今天,而是好些天都没有交流了。</p>
所以这阵漠视来得有点突兀。</p>
李意阑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但白见君自己却知道,胸中那股引他不快的感觉叫做失望,他对刘芸草认罪的行为十分失望。</p>
白见君年少时到处踢馆、逼人下跪,本身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自己也从不以此自居,这种处事风格使得他对刘芸草是白骨案主谋的发展不仅不意外,反而还多了几分赏识。</p>
可就是这种能策划出惊才绝艳疑案的人才,明明有能力逃脱罪责,让白骨案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可他最后却为了一个连义子都算不上的杀手功亏一篑。</p>
这理由太过单薄,单薄到让白见君忽然觉得,这人的心性根本配不上他的才能。</p>
而且这种感觉随着他对详情的了解在不断地与日俱增,白见君烦躁地想道:认什么罪!</p>
李意阑绝不可能揣度得出他这种与朝廷的期望背道而驰的扭曲心绪,他想不明白干脆就不想了,打算待会儿直接开口问,眼下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抓紧起来,问了刘芸草负责撂地的同伙是谁。</p>
刘芸草说是化名为王诘的王桥,因为王桥在参军之前,原本是街头杂耍班子里的一名伙计。</p>
刀笔吏将这些口供一一记录在案之后,李意阑心中有盘算地说:“我今夜就要走,剩下的时间不多,因此中间的三桩案子会由江先生负责来问你,我就直接从比较特殊的寒衣案问起。”</p>
“请问你们是怎么让于氏的白骨,忽然从无人祭奠的坟头起立的?”</p>
有风筝案的南辕北辙在前,李意阑本来以为刘芸草会给出一串与他们的推断截然不同的答案,谁知道这回他却又料错了,刘芸草说的手段多半都跟他们猜得不差多少。</p>
</p>
</p>
第79章 悟空石</p>
慈石、百岁铃、湿婆石像生、蓂荚草、凭贴、双色蚂蚁糖丸、蓬砂、此君令以及八千两,刘芸草在交代中几乎都没有漏下。</p>
不仅如此,他还一举解开了白骨在坟前藏身的谜底。</p>
“在我的故乡,东边沿海的杳无人迹的深山里,有一种土色的石头,一遇水就会变大数倍,待晒干之后也不会恢复原状,山人们将它戏称为悟空石。”</p>
“悟空石磨成细粉之后,看起来和寻常泥土无异,但遇水之后又会迅速结块,不会像泥土那样变成稀泥。”</p>
“我们在于氏的坟前挖了个小坑,坑底垫上一层悟空石粉,上面放上一个内壁刮薄的猪泡,猪泡底层装上酒,不要太满,用长棉线打活结扎紧。”</p>
“扎好的口上再装几枚鸟卵大小的矾石,矾石内部掏空,填上化骨散,封口,最后在矾石上口扎一小截牛筋。”</p>
“如此将猪泡摊平放好,长棉线牵到坑外、距离于氏墓碑丈许之外的一座孤坟前面,用枯草和泥土遮住。”</p>
</p>
不过眼下他有始有终,见知辛不再说话,又去看了眼白见君。</p>
白见君一直是个旁观客,抱着双臂翘着腿,只有紧锁在刘芸草身上的目光里流露着一抹疑似关注的情绪。</p>
李意阑见他静得像个石像,连个头也不回,想必也没有开口的兴趣,这才正经地担起主审官的职责,提起了自己关于风筝案的最后一个问题。</p>
“你们的手法确实高明,”他说着赞叹的话,却没配敬仰的表情,只是一脸沉静地说,“但是用在这种……”</p>
李意阑脑子里冒出来的本来是“哗众取宠”,但想起对方坎坷的遭遇,愣是梗在了喉头没说出口。</p>
他顿了一下,最后在并不该有的同情作祟下,将话里的刺给拔了:“这种事情上,总归不是正道。事关寒衣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地上那具真的白骨,你们是怎么藏在到处都是人的赛风筝会场,并且还不被人发现的?”</p>
“撂地——”</p>
这一声答案出口,却是异口同声的两道声音。</p>
刘芸草愣了一下,随即看向白见君很轻地笑了一声,说:“大人的队伍里有行家,已经看破了我们用的那点小伎俩。”</p>
“行家”却似乎不愿意被他夸,面无表情地说:“风来散,雨来乱,苦修二十年,上街现一眼,撂地可不是什么小伎俩,你不用谦虚。”</p>
知辛去的地方多,曾经碰见过好几次这种街头落活表演,确实称得上是绝技。</p>
但李意阑过去不是在山上就是在营里,平时也不怎么出去玩,一听见这字眼就只能干瞪眼。</p>
知辛从余光里瞥见他一脸茫然,立刻善解人意地将上身略微倾靠过来,悄声问道:“撂地,一种街头杂技,没见过吗?”</p>
李意阑用一种“鄙人见识短浅”的模样摇了下头,知辛笑了一下,给他解释起来。</p>
“撂地用白话来讲,就是在地上随便画一个圈作为场地,然后师傅们就能凭空变出东西来的一种杂技。”</p>
“当然说凭空其实并不太准确,因为卖艺者的穿着有讲究,通常不能穿短打之类的利落衣裳,必须穿宽松的大褂,有的一边肩上还要搭一方大布巾。然后从那布巾里往外掏东西。”</p>
李意阑像个直肠子一样低声插嘴:“那些东西是不是就藏在那方布巾里?”</p>
知辛抿嘴笑着摇了一下头:“那方巾在开场时会正面反面抖开给看客们检查,上面确实一无所有。”</p>
“而所有变出来的东西,比如瓷瓶、碗碟、寿桃、鹅、狗甚至活生生的小娃娃,都是原本就藏在卖艺人身上的。只是藏得十分巧妙,根本不会让人看出来。”</p>
“这种藏法和掏取的手法是撂地手艺人的不传之秘,只传男不传女,在挑选徒弟时对于秉性也非常讲究,尤其注重守信这点,因此虽然好奇,但我也没弄清楚当中的窍门。”</p>
“只知道一些道听途说,为了广博四方喝彩,撂地变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比较大的物件,所以在南边的一些地方上,又将这手艺叫做‘大搬运’。”</p>
“所以风筝案这个万人眼底的凭空出现,如果使的是撂地的手艺,那么无人察觉完全有可能。”</p>
李意阑没见过撂地,不知道这技艺的神奇,眼下除了点头,就只有长见识的份,他心思活络地猜测道,“所以说这个刘芸草,还有一个擅长江湖技艺的同伙?”</p>
知辛的眼仁朝他这边偏了偏,低声附和道:“有可能。”</p>
“可是这样的能人异士,他一嘴都没提过,”李意阑询问说,“这是不是不太对劲?”</p>
知辛认真地想了想,保持着悄悄的声量建议道:“说不定会撂地的这位就在他说的那四人当中呢,他不是才只说了刘乔的手艺么?”</p>
李意阑觉得有道理,低低地应了一声,临时结束了这场忽如其来的咬耳朵,可谁料他一回头,就见白见君正目光复杂地盯着刘芸草,皱着眉心,面上有种李意阑看不懂的郁色。。</p>
其实刚刚他的那句“不用谦虚”,明眼人都听得出当中的讽刺。</p>
只是李意阑忙着和知辛窃窃私语,顾不上琢磨他的情绪,此刻他得闲再看,立刻就咂摸出古怪来了。</p>
平时最关照的扇贩子的人就是白见君,可他今天对这人的感觉却异常冷漠,爱理不理还话里带刺的模样,好像刘芸草得罪了他一样,可问题是他们不止今天,而是好些天都没有交流了。</p>
所以这阵漠视来得有点突兀。</p>
李意阑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但白见君自己却知道,胸中那股引他不快的感觉叫做失望,他对刘芸草认罪的行为十分失望。</p>
白见君年少时到处踢馆、逼人下跪,本身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自己也从不以此自居,这种处事风格使得他对刘芸草是白骨案主谋的发展不仅不意外,反而还多了几分赏识。</p>
可就是这种能策划出惊才绝艳疑案的人才,明明有能力逃脱罪责,让白骨案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可他最后却为了一个连义子都算不上的杀手功亏一篑。</p>
这理由太过单薄,单薄到让白见君忽然觉得,这人的心性根本配不上他的才能。</p>
而且这种感觉随着他对详情的了解在不断地与日俱增,白见君烦躁地想道:认什么罪!</p>
李意阑绝不可能揣度得出他这种与朝廷的期望背道而驰的扭曲心绪,他想不明白干脆就不想了,打算待会儿直接开口问,眼下时间紧迫,他不得不抓紧起来,问了刘芸草负责撂地的同伙是谁。</p>
刘芸草说是化名为王诘的王桥,因为王桥在参军之前,原本是街头杂耍班子里的一名伙计。</p>
刀笔吏将这些口供一一记录在案之后,李意阑心中有盘算地说:“我今夜就要走,剩下的时间不多,因此中间的三桩案子会由江先生负责来问你,我就直接从比较特殊的寒衣案问起。”</p>
“请问你们是怎么让于氏的白骨,忽然从无人祭奠的坟头起立的?”</p>
有风筝案的南辕北辙在前,李意阑本来以为刘芸草会给出一串与他们的推断截然不同的答案,谁知道这回他却又料错了,刘芸草说的手段多半都跟他们猜得不差多少。</p>
</p>
</p>
第79章 悟空石</p>
慈石、百岁铃、湿婆石像生、蓂荚草、凭贴、双色蚂蚁糖丸、蓬砂、此君令以及八千两,刘芸草在交代中几乎都没有漏下。</p>
不仅如此,他还一举解开了白骨在坟前藏身的谜底。</p>
“在我的故乡,东边沿海的杳无人迹的深山里,有一种土色的石头,一遇水就会变大数倍,待晒干之后也不会恢复原状,山人们将它戏称为悟空石。”</p>
“悟空石磨成细粉之后,看起来和寻常泥土无异,但遇水之后又会迅速结块,不会像泥土那样变成稀泥。”</p>
“我们在于氏的坟前挖了个小坑,坑底垫上一层悟空石粉,上面放上一个内壁刮薄的猪泡,猪泡底层装上酒,不要太满,用长棉线打活结扎紧。”</p>
“扎好的口上再装几枚鸟卵大小的矾石,矾石内部掏空,填上化骨散,封口,最后在矾石上口扎一小截牛筋。”</p>
“如此将猪泡摊平放好,长棉线牵到坑外、距离于氏墓碑丈许之外的一座孤坟前面,用枯草和泥土遮住。”</p>
</p>